圣裔世界大会通讯社

来源 :
星期五

16日 十二月 2011年

20:30:00
284718

兰州发现我国最早《古兰经》译本

现今发现的这个译本,由两位译者于宣统元年(1909年)开始翻译,民国元年斋月的第三个主麻日译完的《古兰经》30卷,时间约1912年。

兰州大学教授、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所长丁士仁教授最近在整理中国伊斯兰文献时偶尔发现了一部迄今所知的中国最早的《古兰经》通译本,由甘肃兰州市的两位阿訇于清宣统年间用小经完成。

伊斯兰传入中国有1300多年,《古兰经》的汉语翻译迟迟没有进行,明清时期的穆斯林大学们出于认真、谨慎,怕误译,而没有翻译《古兰经》。清末,著名学者马德新尝试通译《古兰经》,但据说只完成了20卷《宝命真经直解》,大多失于战火,仅存5卷。已知最早《古兰经》汉译本于20世纪20年代面世,汉族学者铁铮的《可兰经》于1927年出版发行;接着,汉族学者姬觉弥的《汉译古兰经》于1931年发行;穆斯林学者王静斋阿訇的《古兰经译介》(甲本)于1932年出版。中国小经《古兰经》译本,已知的有马振武阿訇的《经堂语古兰经》 (汉语和小经对照)。马振武阿訇于1979年着手翻译,1994年完成。

丁士仁认为,现今发现的这个译本,由两位译者于宣统元年(1909年)开始翻译,民国元年斋月的第三个主麻日译完的《古兰经》30卷,时间约1912年。据此推断,本译本当数我国第一部《古兰经》通译本,无论在中国或以小经的形式,都是国内第一。

两位译者均属兰州人,一位是家住新关的伊卜拉黑默阿訇,他在皋兰山开学;另一位是家住南稍门(南关)的奥拜顿拉阿訇,在南稍门寺教学。两位中一位姓沙,一位姓马。沙阿訇可能是家住新关的伊卜拉黑默阿訇,马阿訇可能就是南稍门的奥拜顿拉阿訇。两位生卒年月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据译本的阿拉伯语前言中个别句子推断,伊卜拉黑默阿訇在民国元年(1912年)时至少有50岁。译文的特点是,浓重的兰州方言,标准的经堂语。译本的考证和研究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