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德黑兰与华盛顿之间的书信往来持续占据全球政治-媒体圈的热议话题榜首。特朗普在信中提出了重启谈判的新条件,而伊朗外长赛义德·阿巴斯·阿拉格齐则表示,德黑兰依然基于"在极限施压环境下拒绝直接谈判"的立场。今日帕尔斯 的这篇报道将从多个角度阐述伊朗在当前形势下不与美国直接谈判的原因。
结构性不信任
美国对伊朗的长期干涉(如1953年发动政变推翻摩萨台政府和支持巴列维政权)以及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的敌对行动(如经济制裁、军事威胁),导致伊朗对美国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结构性不信任。 在伊朗看来,美国始终以“政权更迭”为目标,而特朗普等美国官员的强硬言论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认知。
美国的极限施压战略
特朗普政府乃至某种程度上的拜登时期延续的对伊朗政策,始终围绕“全面经济制裁”展开,以迫使伊朗接受美方要求。德黑兰将这一策略定性为"霸权勒索",并坚信在胁迫下的谈判只会导致单方面让步。 伊朗伊斯兰议会议长穆罕默德·巴吉尔·卡利巴夫对此指出:"特朗普来信未包含任何关于解除制裁的实质性进展",并斥责美方行为是"赤裸裸的霸权行径"。
伊朗核协议的经验
特朗普单方面退出《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即伊核协议)这一行为,进一步强化了伊朗仅愿通过间接渠道与美方接触的立场。该协议作为伊朗与安理会五常及德国多年外交努力的成果,曾获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核可,却遭美方公然撕毁。 德黑兰大学美国研究教授福阿德·伊兹迪指出:"伊朗与美国的谈判从未取得实质性成功。尽管经过两年艰苦谈判达成伊核协议,但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政府未能全面履行承诺,继任的特朗普政府更是直接毁约退群。"
伊朗反恐指挥官的遇刺事件
特朗普政府下令暗杀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反恐英雄卡西姆·苏莱曼尼中将,以及多次威胁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等一系列行径,也使得伊朗倾向于与美国进行间接谈判。
342/
Your Comment